瑞翼工坊:项目实战炼真功 产教融合育英才

发布时间:2025-05-21

在华体汇体育软件有哪些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的瑞翼工坊内,5个项目组正以真实产业需求为导向,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技能淬炼之旅”。这里没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,只有键盘的敲击声与思维的碰撞声交织成曲,工程师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项目中锤炼技术能力,拓展知识边界。

瑞翼工坊采用“双师型”教学模式,企业工程师与校内导师携手,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。5个项目组各具特色:AI推文智能生成、AI流量魔盒、电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、Android开发实践、小程序开发,每个项目都紧扣行业痛点,旨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。

图片 1.png

为确保项目实战效果,工坊实行严格的“双周迭代+敏捷开发”机制。每周5个项目组分别召开例会,工程师现场把关技术路线,学生需以企业级标准汇报进展。这种高压实战环境催生显著成果:学生团队在项目中不仅掌握了前沿技术,更培养了工程化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
图片 2.png

瑞翼工坊的教学场景与职场高度同频。工程师导师会带着学生走进数据中心感受算力脉搏,在项目例会上解析最新行业白皮书,甚至通过企业内推让学生参与技术峰会。这种“浸润式学习”让课外知识自然转化为项目养分,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,主动研读前沿论文,探索新技术方案。

图片 3.png

每周的工坊例会堪称“思维角斗场”。各个项目组成员轮番上台,接受导师团的“灵魂拷问”。这些问题倒逼学生建立“问题树”思维,从现象追溯到技术本质,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设计。在导师的引导下,学生逐渐形成“定义问题-拆解问题-验证方案”的完整闭环。

图片 4.png

作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出口,瑞翼工坊已成为各类竞赛的“种子选手孵化器”。近年来,工坊项目团队在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、“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”、“蓝桥杯”等赛事中斩获省级奖项十多项。这些参赛项目并非“临时抱佛脚”,而是从日常开发中自然生长而来,经历了多次需求迭代和架构重构。

在瑞翼工坊,每个项目都是一扇窗,让学生窥见数字经济的真实图景;每次调试都是一块砖,铺就通往产业前沿的创新之路。这种以项目为舟、以实践为桨的人才培养模式,正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“数字工匠”。(图文/曙光大数据学院沈博  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汤海林 责任编辑赵利兴)

Baidu
app下载华体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