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0日,教育学院举办“春色满瓶,瓶绘心声”春瓶寄语制作大赛。这场将环保理念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,以“瓶纳春光・心传绿意”为主题,不仅是一场创意比拼,更是一堂浸润式美育课,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化生态认知,在审美创造中厚植绿色情怀。
此次大赛吸引了数百名学生踊跃参与,共征集到100余件环保艺术作品。回收的玻璃瓶和饮料瓶在学生巧手中褪去了废旧标签,摇身一变成为承载美学想象的画布。同学们以丙烯颜料为媒介,或勾勒春日繁花的柔美,或描绘山川河流的壮阔,让自然之美在瓶身上栩栩如生地绽放;更将手写寄语置于瓶中,以诗意的文字传递对绿色生活的向往。这一过程不仅生动诠释了“变废为宝”的理念,更是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创造力的集中展现,充分彰显了第二课堂美育“寓教于乐、以美启智”的育人特色。
在作品评审环节,评委老师从主题契合度、艺术表现力、情感感染力、环保实践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选。评审现场,形态各异的彩瓶整齐陈列,宛如破土而出的春苗,在阳光照射下投射出斑斓光影,与“绿美广东”主题标语交相辉映。这一充满艺术氛围的场景,既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专业审视,更是一场沉浸式的美育体验,让参与者在鉴赏与交流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,感悟艺术与自然共生的魅力。最终,6件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,13件作品获得二等奖,16件作品斩获三等奖。这些获奖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诠释绿色环保理念,将个人创意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,成为第二课堂美育育人成效的鲜活例证。
部分优秀作品展示
“我们希望通过‘环保+美育’的创新实践,让学生在动手创作中感受艺术之美,在旧物改造中领悟生态价值。”学院团委陈泽鑫书记表示,未来将持续深化“环保美学”系列活动,以第二课堂为平台,将美育融入生活实践,让每一次旧物改造都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,推动绿色理念如春日藤蔓般在校园文化土壤中蓬勃生长。(图文/教育学院陈泽鑫 责任编辑赵利兴)